行业数据

当前我国化工市场难逃高成本困扰

 自去年以来,绝大多数化工产品均出现了一轮价格反弹行情,近期虽然多数品种价格稍有回落,但仍保持在近几年较高价格水平之上。为此,国内化工市场人士“神经”绷得较紧,不论是生产商还是流通企业,乃至其他参与方均有如履薄冰之感,担心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引发价格剧烈波动。 

  然而,梳理影响市场的主要内外因素不难发现,受上游大宗产品基价的抬升和输入性助涨因素作用,绝大多数化工产品价格下行空间或将被封堵,可以预见,近期国内化工市场仍将维持高位运行。但与去年不同的是,高价格未必带来高收益,成本陡增将成为蚕蚀经营效益的首位负面因素。换言之,整个市场将受到高成本运行状况的困扰。 
  一方面,大宗产品涨幅可观,对下游的传导助涨作用开始显现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今年前两个月,原材料进口量价齐升,原油进口量同比涨12%,铁矿石涨12%,煤炭涨48%,钢材涨17%。而产品均价涨幅尤为惊人,原油进口均价上涨60%,铁矿石上涨80%,煤上涨1.1倍。虽然上周两大原油4月期货市场出现5%以上的暴跌,但尚难改变现货市场原油50美元/桶左右运行的现实。 
  同时,国内以煤炭、原盐、电石、“三酸两碱”等为代表的化工大宗产品,经过去年轮番梯次涨价,近期有所消化后,目前均保持着较高价格水平。显然,这些基础产品价格的坚挺通过产业链传导,提升了下游产品成本。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2月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上涨7.8%,前值为6.9%。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制造业所处的高成本状况。 
  另一方面,输入性助长因素来袭,助推产品成本居高不下。同样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.71万亿元,增长21.9%。其中,出口总值8263.2亿元,增长4.2%;进口总值8866.8亿元,增长44.7%。贸易逆差603.6亿元,为3年来首现逆差。在贸易逆差加大和大宗产品价格暴涨条件下,输入性涨价因素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下游产品成本增加。 
  在化工市场受高成本困扰将成为大概率事件预期下,市场参与各方必须保持清醒,既要避免为转嫁成本因素而随意对产品进行提价,也要避免为追求所谓薄利多销而采取低价竞争策略,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深挖内部潜力,抵消部分成本上涨因素,并自觉参与实行总量控制,以此维护市场稳定运行。
  • Skype:
  • Call me!
  • QQ: